早期的工程機械增壓器技術始用于飛機,工程師們發現了渦輪增壓的魅力,經過不斷的實驗,隨即在后來1962年通用公司將一臺Oldsmobile Jetfire裝入了一套渦輪增壓系統—V8渦輪增壓,成為了世界上第一輛采用渦輪增壓技術的車,然后就有了后來的BMW2002,也就是3系的鼻祖,還有保時捷系列,薩博900,隨后奧迪80、100也在用了渦輪增壓技術。
渦輪增壓技術原理其實很簡單,簡單來講就是由增壓器和渦輪組成,兩者之間用傳動軸連接,當車輛行駛到一定轉速時,從排氣門排出的廢氣足以推動渦輪葉片時,整個渦輪增壓系統接入工作。高溫的廢氣推動渦輪葉片旋轉,而葉片通過傳動軸帶動增壓器旋轉從而將進入進氣管的空氣壓縮,因壓縮后的空氣溫度升高,空氣需要中冷器散熱在進入發動機進氣道燃燒。這樣就增大了發動機的肺活量,再配合缸內直噴,從而達到理想狀態下的空燃比,動力增強,燃油的經濟性也得到了提高。
到了90年代末,我國引入了一批大眾帕薩特1.8T,最早的帕薩特應該是在1998年。再到后來02年的奧迪A6 1.8T,渦輪增壓技術正式進入我國市場,受到消費者們的青睞。同時渦輪遲滯問題也成為各大車企工程師們首要攻克的難題。與自然吸氣發動機不同,渦輪增壓發動機需要降低壓縮比,提高增壓值來降低渦輪遲滯,這也是現今各大車企所采取的措施,而且現在的技術比較成熟,渦輪遲滯并不明顯。
工程機械增壓器原理也很簡單,空氣通過進氣道,經過空濾過濾接著就進入機械增壓的主進氣道,機械增壓轉子旋轉將進入的空氣壓縮,產生的高溫氣體經過中冷器降溫再進入進氣道燃燒,所以機械增壓與渦輪增壓不同的是,機械增壓不管車輛行駛多快或者多慢,都參與工作,增壓器葉片是不斷旋轉工作的,當然與渦輪增壓不同的是,機械增壓在低速行駛時,扭矩會比渦輪增壓大,但在高速行駛時,動力性能要比渦輪增壓相對弱一些,因為機械增壓在行駛時也消耗發動機的動力,所以機械增壓更適合大排量發動機,而且機械增壓要比渦輪增壓精密,維修起來費用會更大。